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曹雪芹的诗文(116篇) 曹雪芹的名句(24条)

()

轶事典故

医德高尚
  根据孔祥泽老先生说,20世纪70年代初和吴恩裕先生去白家疃访问,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指香)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来给穷人看病不要钱,每次来都在南边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方便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曹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是孔老当时没有记下。
  孔老还说:芹因医术高明,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芹,以报芹医病之恩。往往告诉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这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看来,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芹为西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芹对西百姓的爱,百姓口中、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与白家疃
  芹的好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确切地记载是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迁徙白家疃,有原注为证:“春间芹圃(芹的号)曾过舍以告,将迁徙白家疃。”在该文后敦敏因请芹鉴定书画又先后两次去白家疃,不巧,芹都不在家。在后注中敦敏大致讲了芹在白家疃新居情况,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  芹留下的传记材料极少,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述了曹迁徙白家疃的时间以及芹的一些言行,殊显重要。那么芹为什么要迁徙白家疃呢?从乾隆十五六年辞别宗学迁徙西郊,并几经迁徙,最后一次由香迁到白家疃。有人分析有经济原因之说、有回避“舆论”之说、有屋塌之说、有“满汉轸域”(乾隆年间,规定旗人的家奴可以开户,即准许汉人出旗)之说、也有芹筑屋白家疃与怡亲王有关之说等不一而足。我则认为除了经济原因之外,芹为了寻找一方远避尘嚣,更为理想的著书、修书之所。

空空道人
  《红楼梦》中有个很重要的过场人物——空空道人。在关于曹芹的各种传说中,事涉此人的并不很多。但这位神秘的道人于“红楼”成书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吴恩裕先生所著《有关曹芹十种》中的《考稗小记》曾说:“得魏君藏'云翰墨聪明八字篆文,谓为芹所书。按篆文并不工。下署‘空空道人’有‘松月房’阴文小印一方,刻技尚佳,……见之者邓之诚先生谓的确为乾隆纸,而印泥则不似乾隆时物,盖乾隆时之印泥色稍黄云云。余为谓倘能断定为乾隆纸,则印泥不成问题。盖不惟此印泥本即为浅朱,即使为深朱亦不能必其为非乾隆时物。‘空空道人’四字尚好。此十二字,果为芹所书否,虽不可必,然1963年2月晤张伯驹先生,谓‘空空道人’四字与其昔年所见芹题海客琴樽图之字,‘都是那个路子’云。”吴先生虽然经两位大家鉴定为曹真迹,因印泥颜色有碍,证据略显苍白。
  杨奕先生长生活在白家疃附近的太舟坞,曾写过《清代著名词人之一纳兰性德》一文,讲到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白家疃有一座空空庙,这便是为芹的“空空道人”提供了直接证据。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就在曹芹白家疃居所的南边根,曾有一座小庙独立麓。庙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因为庙中没有神祇偶像和牌位,空空荡荡,当地人叫它‘空空庙’。此庙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拆除。……虽已无文字记载,但从形制和位置判断,当为神庙一类。建筑年代已无考证。现今有人认为这座‘空空庙’可能与曹芹《红楼梦》开头所写的‘空空道人’有关。”
  杨奕先生仅推测空空庙与《红楼梦》的“空空道人”有关。但并没有点破“空空道人”就是曹芹。可能杨奕先生没有见到吴恩裕先生着的《有关曹芹十种》一书,或许也没有见到“云翰墨聪明”这幅篆文小品。吴恩裕先生虽然请了当时著名鉴定大家鉴定为曹芹亲书,但始终没有弄清“空空道人”之号与芹的关系。白家疃的“空空庙”无疑为《红楼梦》以及曹芹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与广泉寺
  香广泉寺是唯一确切记载曹芹与好友张宜泉到过的地方,并且两人留有诗歌唱和遗憾的是,芹先生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宜泉先生按照诗歌的原韵和诗被记录下来,为飨读者,引缀如下: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今,墙贵可见补云阴。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和曹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虎门经历
  位于西城西单东侧的石虎胡同31号、33号院(上世纪60年代前为7号、8号院,今为民族世界商场),两院相通,是北京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大宅。而且还曾为皇家府邸。这座府邸是大型的多重四合院。在北京众多的四合院中,这个院可以说是居住名人最多的院落之一。此院在明代为“常州会馆”,是江南举子进京科考居住学习地方。在清初,清政府会馆迁移到南城,这里又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清皇太极的小女即十四格格恪纯公主下嫁给吴应熊,故这里一直被人们称为“驸府”,又称“恪纯公主府”。北京的史地学者们为着文或探讨方便,仍习惯称这里为“驸府”。到清雍正年间,为对八旗子弟教育,在这里建立清“右翼宗学”(清左翼宗学在东城的灯市口)。曹芹曾在这里任教。因曹公的好友敦诚有诗句“当时虎门数晨夕”,所以红学家们又称这里为“虎门”。
  曹芹是什么时间到右翼宗学任教的呢?红学家们也没有定论。但有的红学家认为大约是在1744年(乾隆九年)左右。他在宗学里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呢?红学家们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助教,有的说是教师,有的说是舍夫,有的说是瑟夫(这个瑟夫是否为舍夫的谐音),还有的说是职员、夫役、当差等。总之,他是在宗学任教。曹芹在右翼宗学任教,他是什么学历呢?有的红学家认为他是孝廉(即举人),但多认为是“贡生”,而且是“拔贡”。在清朝的学制中“贡生”有六贡,即恩、拔、岁、优、副、例。曹公的“拔贡”是顺天府的拔贡,是经朝考合格的,故能到宗学任教。而敦敏、敦诚兄弟是右翼宗学的学生,他们大约是在1744年(乾隆九年)入学的。
  关于曹公是什么时间离开的宗学,红学家们也不太清楚。只是根据右翼宗学是在乾隆十九年时迁走,推算可能是在乾隆十六、七年左右离开宗学到的西。曹纪念馆,即过去的正白旗村39号老屋,实际上也就是曹公故居,在1974年4月发现了题壁诗,有的诗注有“丙寅”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证明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到西。有红学家说,曹芹是在其好友及表兄福彭的帮助下住到西的,福彭正是正白旗的都统。还有福彭英年早逝,是在乾隆十三年41岁时去世的。所以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在西是可能的。在曹纪念馆的第三展室就明确写着:“约于乾隆十年左右,他为生活所迫,离开京城,结庐西,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用血和泪铸成了他的举世名著的”。这也就是说,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离开清右翼宗学。总之,曹芹在清右翼宗学教学时间不会太长。因红学家们多有着文,说曹公的思想感情是爱憎分明,疾俗愤世,甚至“傲骨狂形”,这当然是统治者所不容的。

出身豪门
  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顒在北京述职期间病逝。康熙大帝恩旨,以曹顒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是年三月初七,曹頫奏折:“奴才之嫂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此遗腹子即曹芹,于四月二十六日(公历1715年5月28日)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 。

  曹满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叠沛,四野沾足。”此即曹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人和均占 。“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曹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不过,曹晚生了几年,本人并没有亲历康熙南巡盛事。《红楼梦》第16回可以为证,原著写到比贾宝玉年长的凤姐都要听赵嬷嬷等长辈的口述去了解那段历史

秦淮残梦
  曹早年托赖天恩祖德(康熙帝之恩,曹玺、曹寅之徳),在昌明隆盛之邦(康雍盛世)、繁华地(南京)、诗礼簪缨之族(江宁织造府)、温柔富贵乡(西园)享受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流的公子生活,日子过得心满意足,“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低吟悄唱、拆字猜枚”,“只在园中游卧,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他终生都对这段幸福生活记忆犹新,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中亲切地呼曰“梦幻”。

  童年芹淘气异常厌恶八股文,不喜读四书五经,反感科举考试仕途经济。虽有曹頫严加管教,请了家庭教师,又上过几天家塾,但因祖母李氏溺爱,每每护着小曹芹。幸而曹家家学渊深,祖父曹寅有诗词集行世,在扬州曾管领《全唐诗》及二十几种精装书的刻印,兼管扬州诗局。曹家藏书极多,精本有3287种之多。曹芹自幼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富丽的文学美术环境之中,接受父兄教育、师友规训,博览群书,尤爱读诗赋、戏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书籍,诸如戏曲、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文化知识技艺莫不旁搜杂取。

  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皆与曹家连络有亲,李煦且兼任两淮盐政(治所在扬州,曹祖父曹寅生前也曾兼任此职)。曹小时候走亲访友时多次游历苏州扬州杭州常州等地,对江南物十分钟爱,友人敦诚、敦敏诗作谓为“秦淮残梦”、“扬州旧梦” 。

家遭萧索
  曹芹蒜市口老宅遗址 雍正五年(1727),曹芹十三岁(虚岁),十二月,时任江宁织造员外郎的叔父(一说父亲)曹頫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入狱,次年正月元宵节前被抄家(家人大小男女及仆人114口)。曹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刚回北京时,尚有崇文门外蒜市口老宅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聊以度日。可是为了偿还骚扰驿站案所欠银两,以及填补家用,不得已将地亩暂卖了数千金,有家奴趁此弄鬼,并将东庄租税也就指名借用些。再后来,亏缺一日重似一日,难免典房卖地,更有贼寇入室盗窃,以至连日用的钱都没有,被迫拿房地文书出去抵押。终至沦落门户凋零,人口流散,数年来更比瓦砾犹残。曹芹为着家里的事不好,越发弄得话都没有了,“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好些”。

广交名流
  雍正末期,曹芹一年长似一年,开始挑起家庭重担,渐渐地能够帮着曹頫料理些家务了。因曹頫致仕在家,懒于应酬,曹芹就出来代为接待,结识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前辈,在他们的影响下树立了著书立说、立德立言远大志向,把少时那一派迂想痴情渐渐地淘汰了些,为了家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一度勤奋读书,访师觅友,多方干谒朝中权贵

虎门晨夕
  乾隆元年(1736),曹芹二十二岁,谕旨宽免曹家亏空。

  乾隆初年,曹芹曾任内务府笔贴式差事,后来进入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旧称“虎门”)担任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曹芹在宗学里具体的工作,有助教、教师、舍夫、夫役、当差等说法。曹北京朋友圈不乏王孙公子,如敦诚、敦敏、福彭等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曹芹得以领略北京王府文化

  乾隆九年(1744),曹芹三十岁。敦诚(1734—1791)十一岁,敦敏(1729—1796)十六岁,入宗学。兄弟俩十分敬仰曹芹的才华度,欣赏他那放达不羁的性格和开阔的胸襟。在漫长的冬夜,他们围坐在一起,听曹诙谐趣、意气生的“雄睨大谈”,经常被曹芹的“奇谈娓娓”“高谈雄辩”所吸引、所折服。敦诚《寄怀曹芹(沾)》诗云:“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昏。”记录并深切回味这段难忘的日子。

  曹芹大约于本时期写作《红楼梦》的初稿《月宝鉴》。

燕市狂歌
  乾隆十二年(1747),曹芹三十三岁,大约于是年移居北京西郊。此后数年内住过北京西单刑部街,崇文门外的卧佛寺,香正白旗的四王府和峒峪村,镶黄旗营的北上坡,白家疃(西直门外约50里)。此一时期,曹芹住草庵,赏野,过着觅诗、挥毫唱和、卖画、买醉、狂歌、忆旧、著书的隐居生活领略北京市井文化,一面靠卖字画和福彭、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亲友的救济为生,敦诚《赠曹芹圃》诗云:“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曹芹长恨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那贫穷潦倒境遇里,很觉得牢骚抑郁,故不免纵酒狂歌,自寻派遣”,其正邪两赋而来的真性情愈加鲜明

著书黄叶
  曹芹“补天”之志从未懈怠,直至晚年友人敦诚《寄怀曹芹(沾)》还在安慰他:“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意思是因罪臣之后的身份及其它原因,曹芹的个人奋斗遭遇艰难险阻,敦诚劝他知难而退,专心著书。曹芹亦不负所望,在隐居西的十多年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将旧作《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 。

重游故里
  乾隆二十四年(1759),曹芹四十五岁,约在是年南游江宁。南游原因不明,可能是去看望离散的族人,也可能为其他家务私事(传曹芹曾于此时前后任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僚)。南游期间,阅历川,凭吊旧迹,听话往事。张宜泉《怀曹芹溪》一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乾隆二十五年(1760),曹芹四十六岁,初秋,敦敏作诗《闭门闷坐感怀》云:“故交一别经年阔,往事重提如梦惊。”可能是指曹芹南游、经年未归而言。此次南游历时一年多,于重阳节前后回京。节后不久,敦敏在友人明琳家养石轩偶遇曹芹,做《感成长句》以记之。

贫病而逝
  曹芹南游回京后,仍在继续写作《红楼梦》。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曹芹四十八岁,因幼子夭亡,陷于过度忧伤悲痛,卧床不起,大约于这一年的除夕病逝于北京 。敦诚作《挽曹芹》,敦敏作《河干集饮题壁兼吊芹》,张宜泉作《伤芹溪居士》。

  乾隆四十四年(1779 ),曹去世十七年,敦诚作《寄大兄(敦敏)书》怀念芹。

评价

  周汝昌:曹芹的一生,是不寻常的,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他讨人喜欢,受人爱恭倾赏,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排挤不容。他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和“痴绝”,有李义、杜牧之流才调,还有李龟年、黄旛绰的音乐、剧曲的天才功力。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满族与汉族、江南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会综合之奇辉异彩。所以我说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

  胡德平:英国人讲,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不愿失去莎士比亚。曹芹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一样,用文学的火把给人以真情,给人以温暖,给人以诀别旧制度的勇气。

  蔡义江:曹芹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成就,比之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都毫不逊色。

  张庆善:曹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值得中国人民缅怀纪念。因为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因为有了曹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等世界文学巨匠,而不会不好意思。因为曹芹的《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艺术和永恒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它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珠穆拉蜂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

怅望西风抱闷思,

蓼红苇白断肠时。

()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