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岑征君归鸣皋山鉴赏

原文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赏析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海宁受赏,还非问津。

  李白被赶出长安心情无限激愤和失望。但又看不见别的出路,因而也更加苦闷。在这首送岑征君归隐的诗里,这激愤、失望苦闷心情一齐迸发出来,化为对唐玄宗统治集团的控诉和同黑暗政治现实决裂的誓言。

  第一部分(1~4句)是写岑征君是相门之子,有着谢安一样的雅望。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以腾飞的巨龙比喻岑征君卓越的才能,充分体现了他创作方法上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第二部分(5~12句)是写送别岑征君当时的情景想象岑征君归隐鸣皋的原因。诗中写岑征君有卓越的才能,但竟不容于世,反衬了现实黑暗。征君归隐鸣皋虽是无可奈何之举,但隐居生活非常幽深凄清、恬淡纯净,同权贵专权,尔虞我诈的黑暗现实对立的。无论是送别情景,还是想象中的隐居生活又都表现了诗人极为苦闷心情

  第三部分(13~20句),诗中描述的君主封建时代谦恭下士的帝王的典范;而贤士又都是性格傲岸、蔑视权贵的典型。李白在诗中徵引这些古人典故,用意无非是两个,一是提出一种理想化的君臣关系,借以批评唐玄宗的“轻士”;二是表明自己平交帝王态度,决不以牺牲人格来换取功名。李白的这种追求人格价值的理想,产生在盛唐政治开明社会历史土壤中,受到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的培养和滋育,代表了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富有人格价值、值得布衣寒士骄傲的人生追求

  到了第四部分(21~24句),诗人则把满腔激愤,失望苦闷心情,写成了痛快淋漓揭露与斥责。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统治下,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奸佞得志,贤才受辱的黑暗政治。诗人表示,再也不能在这个黑暗现实里呆下去了。这里,他又是用否定一切现实生活,以消极归隐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反抗的,当然反映了他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