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

马君武(1881年7月17日-1940年8月1日),原名道凝,又名同,后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报》的主要撰稿人。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马君武的诗文(4篇)

()

  君武,1881年7月17日(清光绪七年六月二十二)生,1881年7月17日生于广西桂林,祖籍湖北蒲圻(今赤壁市)。自幼聪颖,只因其曾祖父丽文是道光初年的进士,官至广西思恩府(今武鸣县)知府父亲以做幕僚为生,9岁时父亲去世,家里没有了收入,君武却因顽皮不听教诲,又被舅舅送回桂林母亲很是生气,用家法教训了他一顿。这一顿痛打,竟使他痛下决心“拼命读书”,“立志做人”。这一年,他12岁。 在严母的督促下发愤读书。后来在亲戚陈允庵家附读,打下了扎实的旧学根底。

  1894甲午战争后,国难日亟,维新运动兴起,各省废科举,兴学堂。1897年,康有为到桂林讲学,设立“圣学会”,创办《广仁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君武深受影响,认为非精研西学,不足以致中国富强

  1899年考入广西体用学堂努力学习数学、英语,开始接受西方近代科学文化君武牢记校长“科学救国”的教诲,他的英文、数学成绩均名列前茅,对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发行的书刊,尤其是科普知识,也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受主讲经史的唐景崧的影响,君武产生了外出求学、进一步探索救国途径的想法。

  1900年,君武从桂林到达广州,进人法国教会主办的丕崇书院学习法文。同年7月赴新加坡,拜见康有为,请教救国大计。随后赴上海,入震旦学院继续学习法文,并翻译《法兰西革命史》一书。

  1901年冬,君武作为广西赴日的第一批留学生,君武学习勤奋刻苦,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习。留日期间结识梁启超、汤睿及日本宫崎民藏兄弟,并为《新民丛报》撰稿。1902年,由宫崎民藏介绍,君武拜见了孙中先生,聆听其革命言论,对其甚为敬佩。他对人说:“康梁者,过去之人物也;孙公,则未来人物也。”从此,君武追随孙中,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由改良主义者转变为革命民主主义者。

  1903年春节。在东京中国留学新年恳亲会上,君武登台演讲,公开提出中国的出路在于排除满族专制,恢复汉人主权;得到近千名留学生的拥护。君武留学期间读的均是工科,但他的文科功底一点也不逊于学文出身的学生。在日留学时,他为《新民丛报》写了大量哲学论文,谁都没想到作者竟是个化学系学生

  1903年2月,君武在《译书汇编》上发表了《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有人研究说,在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并对克思真正有全面了解的,除了梁启超,就是君武了。

  1905年8月,第一批加入同盟会,君武被推举为秘书长,和黄兴、陈天华等人共同起草同盟章程,并成为《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先后在《民报》发表《甘必大传》和《帝民说》等文,鼓吹革命,宣扬民主政治。年底回国,任上海公学总教习积极宣传革命。此间,热心党务的君武引起清朝两江总督端方的注意。

  1907年,为额避免被缉拿,君武远走德国,在柏林工业大学攻读矿物冶金金专业。他之所以选择冶金专业,是期望学成回国后,“利用所学,以图新民国工业之发展”。毕业时获工学学士学位。

  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爆发后,君武由德国回到上海,被推举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代表,参加《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起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君武以实业部次长代理部务,并参与起草《临时约法》。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联合其他四个政团组成国民党,孙中湖广会馆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他出席并 与阎锡、张继、李烈钧、胡瑛、沈秉堃、王传炯、陈锦涛、陈道一、莫永贞、褚辅成、松毓、杨增新、于右任、蒋翊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徐谦、王善荃、姚锡光、赵炳麟、柏文蔚、孙毓筠、景耀月、虞汝钧、张琴、曾昭文、温宗尧、陈明远一起被推举为参议 。

  1913年初国会成立后,君武任国会参议院议员。二次革命失败后,君武被迫离开北京,再次赴德国,入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经过四年的研读,君武获得了柏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

  1916年回国。1917年参加孙中发起的护法运动。最初任大元帅秘书,旋代理护法政府交通总长,并兼任广州石井兵工厂无烟火药厂总工程师。

  1918年5月,他跟随孙中回到上海,进行反对陆荣廷的宣传和组织活动。1920年,孙中重组军政府君武任秘书厅长。次年4月,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广州非常会议,推孙中非常总统君武任总统秘书长。6月,孙中任命君武为广西省长。君武励精图治,提出禁烟禁赌、整顿金融、发展实业、兴办教育建筑公路成立新军等计划。

  1922年5月,君武辞职赴沪。

  1924年国民党实行改组,君武跟不上革命形势思想趋于保守,和冯自由、章炳麟等人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改组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君武和冯自由、章太炎等人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改组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次年,还担任了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1926年3月,又改任教育总长。尽管他并未到任,但由于他与北洋政府有了这层关系,国民党便因内部党争,开除了他的党籍。后来,党籍又得以恢复

  君武精通英、日、德、法等国文字,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许多领域。《共产党宣言》的纲领部分,就是他在1906年夏译成中文登在《民报》上的。他还第一个翻译出版了达尔文的《物种原始》(即现在人们熟知的《物种起源》),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编译了《德华辞典》等书。他对德国十八、十九世纪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十分赞叹,翻译过席勒的《威廉退尔》,介绍过黑格尔的学说。君武不仅翻译诗,自己也写诗,是南社诗人,著有《君武诗稿》。他的诗以鼓吹新学思潮和爱国主义为特色,如《自由》、《从军行》等。《华族祖国歌》则宣扬物竞天择思想,号召中华民族“肩枪腰剑”,奋起救亡。他一向主张创新,在《寄南社同人》一诗中写道:“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

  由于其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十几年宦海沉浮,武备艰辛,从此君武逐渐淡出政坛,投身教育事业。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行的大学校长

  1924年,厦门大学学生300多人、教授9人,以本校当局措施不当,愤而集体离校,另设新校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并聘君武为首任校长武宣布以”三苦精神”与师生合作,即“教授要苦教”、“职员要苦干”、“学生要苦读”。他以其博学多才带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从而吸引了大批如作家郭沫若、戏剧家田汉等著名学者前来任教。

  1925年,君武应国立北京工业大学师生的五次请求,出任该校校长。他多方设法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授,还积极筹集资金,充实机械、电机、纺织和化工四个系的实验室和实验工厂,使理论学习和科学实验能比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台湾的邓静华教授在《怀念校长君武先生》一文中写道:“公到校后,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因是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1927年春,李宗仁统一广西后,决定在广西办一所大学君武受邀返回创办省立广西大学广西大学校址选定在梧州桂江对岸的蝴蝶。当年的蝴蝶,虽荒野岭,到处布满壕沟,但地理位置绝佳,“取其交通便利,本省学生皆可顺流而下,外籍的教授亦可溯江而直达”。

  1928年初,广西大学开始基建施工,历时半年。首期工程先建农、工、矿、文理学院,还有图书馆、管理厅、礼堂学生宿舍等楼房10座。 同年9月,校舍大半落成,当地政府举行盛大开学典礼君武被聘为第一任校长。上任伊始,他就给广西大学提出了“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立校宗旨。 当时的广西高中毕业生很少,所以广西大学首届招收的均为预科生。虽是预科,君武却从上海等地聘请了13名教授来校任教。

  1929年6月,粤桂战争爆发,梧州被粤军占领广西大学停办,君武应蔡元培之邀,出任上海中国学校长一职。君武主政中国公学后,向上海聚兴诚银行贷款6万元进行学校建设,使学生猛增到1000多人,逐步使中国公学进人全盛时期。由于君武重视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而对国民党党义及纪念周等不予重视,所以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不满

  1931年5月,粤军退出梧州广西政府电传君武、盘珠祁(副校长)回桂。君武第二次任广西大学校长后,设立了理学院并。同年开始招收招收首届本科生。君武主张学校要养成科学的智识,工作的技能和战斗的本领。读死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我们要能工作,为生活而工作,用新的方法改良我们的生产”。

  君武向广西大学全校师生指出:广西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但是知识传授、技术的学习,还应与国运的隆盛、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为此,君武辛劳规划操持广西大学,创校过程中“一木一石,一瓦一椽,一几一席,悉心擘画,手胼足胝,虽在疾中,未尝少息”。

  君武在期间,辛勤规划操持,聘请有才识之土和进步学者任教,提倡科学研究,聘请国内一些著名教授来校讲课,添置图书仪器,充实教学设备,开办化学、机械等教学工场,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并成立科学研究机构,出资选送有培养前途助教出国留学深造。他还亲赴德国采购大批科学仪器,其中光是高倍显微镜即达50多台,居全国各大学之冠。,“惟北平的清华大学可比拟”。他还强调学生要注重协作精神君武提倡西方科学教育,为了弥补国内科学技术缺陷,广西大学开办了许多国内稀缺专业,机械系、电机系、土木、农学等师资教学力量雄厚。”广西大学机械系设有机械厂,包括木模、翻砂、车工、铣工、锻工等多个部门,是机械系学生实习的良好场所。君武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不仅学习工艺操作,还学习车间管理、工厂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

  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

  1935年,广西大学成立植物研究所。为了聘请时任国际植物学会主席的中大学著名教授陈焕镛任所长,君武曾“五顾茅庐”,还特地为他建了一所别墅。除陈焕镛外,竺可桢、陈望道、千里驹、李四光、费孝通、薛暮桥、王力、李达等,都曾是广西大学教授兼职教授。特殊的时代背景,君武曾用一句话来描述广西大学教学气氛,“西大有一种精神,就是‘大家拼命’,这或许是别间学校所没有的。”

  当时,广西大学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到梧州第一次见到繁华城市,有人总爱往城里跑,影响了学习君武语重心长地告诫学生: “于兹正值春惠临,绿柳发芽,水碧青,春乱鸣,应乘时努力学习,往应该去的地方,如往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和大自然去,以求得智识,练好身体。”他还写下一首《示梁生》:“守身严似犬防贼,治学勤如蜂筑巢。但使每年增一尺,到头终比万高。”勉励学生注意品行修养勤奋治学。

  对于贫寒学生君武始终关心有加。他在校内筹集“苦学基金”,家境贫困学生各科成绩在90分以上的,可免去全部学杂费、伙食费和书籍费。对生活费不足的学生,他还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著名教授秦道坚青年时期家庭困难,上不起学,听说广西大学可以半工半读,就给君武写了一封信。君武得知他在考试成绩排名第二,当即在信上批示:准予注册,应交的膳、宿、学、杂费日后再定。 入学后,秦道坚要求工读的事儿一直没有批下来,每逢收费的日子,会计部门就会将一张欠费条子送来,弄得他有口难辩。好不容易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他考了第一名。第二天,君武把他叫到校长办公室对他说,拿着条子到会计室去,把这一学期欠的费用结清,以后每天在化学实验室工作两小时

  1936年,白崇禧要在广西大学率先举行军训,“准备作战的本领”,君武表示同意,这一创武举随后被全国高校采用。由于军训教官态度粗暴,经常打骂学生,引起君武不满。有一天,上课时间到了,军训教官还在操场给学生训话。君武气愤之下,叫人打钟,学生们一轰而散。其实,在许多问题上,君武与白崇禧都是意见相左,但碍于君武的名望,白崇禧又不便公开辞退,便决定拆解广西大学,并下令改组。 君武眼看不能保住一个完整的广西大学,气愤之下辞去了校长一职。 1936年广西大学转移到桂林西林公园与省立广西师范专科学校合并

  1939年,省立广西大学经国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国立广西大学,年,广西大学学生听说君武已从上海回到桂林,便集合到省政府请函,要求批准君武重任广西大学校长君武第三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上任第一天,君武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向来不找事做,但若国家有事要我办,我也不辞,尤其是在此国难期间,人人应该尽力救国。我休息了3年,精神业已恢复,不妨再来主持(广)西大(学)。” 为了办好广西大学,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身体每况愈下,却毫不在意,经常带病坚持工作。

  君武到来之前,广西大学理工学院在日军空袭中被炸,1937年自梧州迁至良丰。由于没有实验室,原有的机器运到后无处安置,只好放在露天空地。一些仪器虽然装箱,但日久不开,损的也不少。还有一部分仪器放在洞里,因受潮已经生锈。君武见此情景几乎落泪,立即在雁修建图书室、物理馆、化学馆、机械馆、材料实验室、电机室、矿)台室及学生宿舍,还拨国币10余万元增添图书仪器,并将洞里的仪器取出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广西大学的办学条件。

  抗战期间,此时迁建于桂林广西大学吸引了很多学术界知名人士任教,学生也来自全国各地, 君武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延揽了竺可祯、李四光、李达、陈望道、王力、刘仙洲、陈寅恪、黄现璠、盛成、陈焕庸、千家驹、丘晨、施汝为、卢鹤绂、纪育沣、文圣常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学术氛围浓厚,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学术氛围浓厚,以其当时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素质,均不逊于国内名牌大学

  抗战后期,广西作为中国大后方,大批专家学者及有志青年荟萃于桂林文化城,广西大学师资队伍更由此得以充实发展,使学校跃居为当时国内重要大学之一,学术力量位居全国前列。

  1940年8月1日,君武因胃穿孔症医治无效,在桂林校区病逝,享年60岁。此时,距他第三次担任广西大学校长不足一年。 据君武的二儿子卫之回忆:在重回广西大学的短暂一年中,父亲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胃病像阴影-般一直没有离开过他。“有一天深夜父亲胃部剧痛,我只得去叩邻近医生家门请求医生来家急诊。当时正值抗战中期桂林的医药条件很差,只能服用些止痛的药,第二天,父亲抱病回校上班。”

  逝世

  君武去世后,蒋介石发来唁电:“惊闻君武先生遽捐馆舍,无恁怆悼。先生耆贤,文化先驱,未睹中兴,突殒下寿,感教泽之在人,定流传于久远。”白崇禧、孔祥熙、戴传贤、张发奎、陈立夫、朱家骅等军政要人都发来了唁电。 中共方面,周恩来为君武送来挽词:“一代宗师”;朱德、彭德怀送的挽词是“教泽在人”。

  国民党中央决议由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发给治丧费5000元,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特派委员黄旭初代表致祭,举行了隆重悼念仪式

  一位亲历当时送葬学生回忆道:“西大(广西大学简称)至雁脚下,一里多路,沿途笼罩着哀伤,人们肃立路旁,供奉水果、香烛,伴着泪水,伴着无尽的思念。2000多人,西大的学生君武的亲友生前好友行列蜿蜒,护送先生的灵柩。”从那时起,君武长眠桂林脚下,已经整整70年。

  君武以其改造中国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一起被时人誉为“北蔡南 “。

  他在广西大学的颇多建树,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 而对广西大学一代又一代师生来说,君武自然是他们永远怀念的老校长。每年清明节,广西大学的师生代表都会到君武的墓前献扫墓。从2002年起,纪念活动又增加了一个特别的仪式——发放“君武及夫人周素芳奖学金”,这是君武的儿子保之、卫之为纪念父母而设立的。

  到1949年,广西大学发展成为拥有文教、法商、理、工、农等5个学院,下设22个系和4个专修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

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

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

()

此是青年有德书,而今重展泪盈据。

斜风斜雨人增老,青史青山事总虚。

()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

久发南游兴,成行已孟冬。

如何雁荡石,酷似桂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