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

金克木 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生于江西。文学家,翻译家,学者。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随后娶历史学家吴于廑之妹为妻。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燕园四老”。历任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五届至第七届常委,宣传部部长。有《挂剑空垄:新旧诗集》。 金克木的诗文(3篇)

()

轶事典故

  图书馆上“大学

  1930年,金克木突然发现了一大宝藏:市立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使读书青年金克木有了归宿感,他觉得那儿就是他的新家,是他的大学。正如金克木所描述的:”我几乎是天天去,上午、下午坐在里面看书,大开眼界,补上了许多常识,结识了许多在家乡小学中闻名而不能见面的大学者大文人的名著。如果没有这所图书馆,我真不知道怎么能度过那飞漫天冬季沙卷地的春天,怎么能打开那真正是无穷宝藏知识宝库的大门。”

  “探宝”与激情——外语学习

  金克木学习英语的初期,好像进入一个巨大的迷宫,好奇心和激情推动着他往前走。老师对他说:”富兰克林学英文就是念的阿狄生。”这就更让他觉得迷宫里面有无数珍宝要他来开发。他无意中调动起老师的激情,教学渐渐变成了讨论,讨论又发展为谈论。就这样,金克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探到了老师大学四年中所学的英文要点和心得。此后,金克木又以同样的”探宝”激情,学好了法语、世界语、梵语等多种语言,成为名副其实的语言学大师

  本字典学拉丁语

  金老就是这样怀着好奇心来专研学问的,如他在《自撰火化铭》中写道:“战时西南,逢史学名家赠以凯撒拉丁文原著,谆谆期以读希腊罗原始文献,追欧洲史之真源以祛疑妄。”为了能“读希腊罗原始文献,追欧洲史之真源以祛疑妄”,金老居然仅凭一本词典学会了十分复杂难解的拉丁文。

主要成就

  语言成就

  文革后,金克木在国内诠释学和符号学,并将它们用于研究中国文化

  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他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非常复杂的拉丁文。他除了在梵语文学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为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梵学研究

  在印度文化各个领域的研究中纵横驰骋,称得上是真正懂得印度文化的为数极少的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和季羡林一道,培养出新中国第一批梵、巴语学者中国年轻一代的梵语学者们,都曾受惠于金克木。金克木写作的专著《梵语文学史》是学习印度文学的必读课本,他不仅研究印度文化古老的经典,对印度古代文化有深厚的功底,而且对于印度近现代的论述也不落俗套,独具慧眼。

  文学成就

  金克木有《旧巢痕》《难忘的影子》等文学作品著世,金克木也是文理兼通。他还曾就具体的数学问题请教过丁石孙,并能从丁石孙的解释中判断出他所擅长的数学研究领域。

  他对儒家、佛家、道家均有长期的研究,精通梵学,对西方学问也如数家珍,对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乃至数学、物理、人类学等等都有独到的见解;更神的是,金克木最擅长将各种学问融通在一起,汪洋恣肆,蔚为大观

  民国元年(1912年)8月14日出生于江西省一个旧官僚家庭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刚满19岁的金克木到北平求学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冬),金克木因经济上难以为继而离开北平,前往东德县师范国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他带着挣到手的一点点微薄薪水回到北京大学做起课堂上的“无票乘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从事创作与翻译。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任湖南桃源女中教师,兼任湖南大学讲师

  民国三十年(1941年),金克木经缅甸到印度,任一家中文报纸的编辑,同时学习印地语与梵语,后又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27日,来国立武汉大学任教。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蒋介石发动的内战越打越大,5月底,全校学生连续三个晚上组织大型时事座谈会,金克木慨然前往,并深受学生欢迎。1947年6月1日,凌晨三点,国民党军警宪特近千人突然包围武大珞珈校园,进步师生有很多人被抓上囚车,在被捕的五位师长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哲学系的金克木。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抗议浪潮,三天后,国民党当局迫于政治社会压力,不得不释放金克木等人。“六一惨案”使金克木等五位教授一时成了新闻人物。他在北京与从西南联大毕业的女才子武汉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唐长孺的妹妹唐季雍女士结为伉俪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19日离开武汉大学前往北京大学任教,开始了他长达52年的北京大学教授生涯

  2000年8月5日金克木以88岁的高龄去世

治乱兴衰有定,死生离合无凭。长江滚滚月初升,流水年华一瞬。

休道强梁得势,须知正义能伸。且将碧血记碑铭,写就闲书一本。

()

少年总被蹉跎误。待得归时,忘却来时路。风雨满城无意绪。

仰天不见鸿来处。

()

寒柳金明俱已休。哪堪回首旧风流。纵横盲左凌云笔,寂寞人间白玉楼。

情脉脉,意悠悠。空怀家国古今愁。何须更说前朝事,待唱新词对晚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