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先秦。孔伋。《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送黄中庸归吟。元代。范梈。 法乐洞前曾一游,君家闻处洞西头。石潭正照猿猱月,山药曾经虎豹秋。岂意吴城祠下路?共寻扬子岸头舟。胸中富有天官学,莫为周南久滞留。
江上逢柳中庸。唐代。李端。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
宿瓜洲寄柳中庸。唐代。李端。 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月魄正出海,雁行斜上云。寒潮来滟滟,秋叶下纷纷。便送江东去,徘徊只待君。
送张芬归江东兼寄柳中庸。唐代。李端。 久是天涯客,偏伤落木时。如何故国见,更欲异乡期。鸟暮东西急,波寒上下迟。空将满眼泪,千里怨相思。
留别柳中庸。唐代。李端。 惆怅流水时,萧条背城路。离人出古亭,嘶马入寒树。江海正风波,相逢在何处。
江上别柳中庸。唐代。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四年未卜果同心,一夜园亭□□衾。壤隔东西原不远,不教风雨□相寻。
鸢鱼入究□皆的,神化何思语更深。觉后真成庄子蝶,几时扶病过东林。
宿东园梦与张东所同榻讲中庸鸢飞鱼跃孟子所过者化二言未竟而觉诗以纪之。明代。方献夫。 四年未卜果同心,一夜园亭□□衾。壤隔东西原不远,不教风雨□相寻。鸢鱼入究□皆的,神化何思语更深。觉后真成庄子蝶,几时扶病过东林。
经筵闻讲中庸有述呈诸寅长。明代。李东阳。 龙飞御八极,虎殿开群经。礼乐焕明制,冠裳粲充庭。大哉中庸理,纯粹复至精。微言尽幽渺,至治通神灵。内存戒惧功,外有位育能。宋儒阐名义,孔学昭仪刑。煌煌精一传,千岁如日星。默契入玄化,冲居澹聪明。圣心仰熙缉,吾道方施行。微官窃臣从,列侍随公卿。恭闻圣贤训,内顾惕若惊。天颜不盈丈,帝鉴无留形。虽无献纳权,恐有玷辱情。古来致君术,感格须至诚。庶几涓埃力,或使海岳增。作诗戒同志,敢谓此地荣。
中庸·道不远人五首。宋代。陈普。 巨鳌山更在头上,骊龙珠犹寄颔边。何似一身千万善,流行弃满地中泉。
训蒙绝句 中庸。宋代。朱熹。 过兼不及总非中,离却平常不是庸。庸字莫将容易看,只斯为道用无穷。
书中庸示边周翰。宋代。陈长方。 纸上遗书字宛然,千年微意有谁传。曾将灵钥开关钮,珍重成周二老贤。
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唐代。陈羽。 春色华阳国,秦人此别离。驿楼横水影,乡路入花枝。日暖莺飞好,山晴马去迟。剑门当石隘,栈阁入云危。独鹤心千里,贫交酒一卮。桂条攀偃蹇,兰叶藉参差。旅梦惊蝴蝶,残芳怨子规。碧霄今夜月,惆怅上峨嵋。
枕上默诵中庸稍悟一书大旨喜而赋此。明代。吴与弼。 句习章燖几十年,其于统会每茫然。一朝似得优游力,击节深叹圣嗣贤。
峡塾讲中庸第二章诗。宋代。方逢振。 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昭揭五条皆达道,由来一本不殊途。圣贤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我欲研硃同点易,先生肯位此中无。
题张也愚草书中庸。宋代。赵与时。 学就右军家数字,笔成东鲁圣人书。鸾翔凤翥三千许,鹤发鸡皮七十余。从昔晋碑那写此,近来燕说正纷如。平生嗜好同羊枣,展玩吟哦又起予。
王中庸赴河南鞏县尉。宋代。杨亿。 春风祖席引香醪,白马骊驹草色袍。官舍前鹽两京道,居民半杂五陵豪。卑飞碌碌犹栖棘,馀地飘飘暂鼓刀。捧檄初同昔人喜,不应搔首欢徒劳。
黄中庸。。。 黄中庸,字长行,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官太常博士。授浙西提刑,未拜命而卒(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五三)。事见清乾隆《仙游县志》卷三六。
柳中庸。。。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