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融上人兰若

过融上人兰若朗读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这首诗写诗人上访友不遇,却被优美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和尚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路往回走。“半在”,表明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美景;而荡漾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綦毋潜朗读
()

猜你喜欢

车马滔滔厌软红,湖边秋意属西风。

木犀初放荷花老,买个船儿学钓翁。

()

无心览卷谩舒卷,有念盈怀日往来。

十日离家劳梦远,一行无字强颜开。

()

尘六门前唤,无情呼不入。二彼总空空,自然唇不湿。

从此绝因缘,葛五随缘出。惟有空寂舍,圆八同金七。

()

帘。一幅湘纹压小檐。微雨度,响戛玉钩尖。

()

梁园无此种,上苑几年移。独抱冰霜骨,休誇粉腻姿。

春风吹蕊蒂,绛雪缀繁枝。写向王孙赠,能深玉叶思。

()

仕路驱驰十载馀,一官名秩尚如初。铨曹留得唐资格,不但开元有圣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