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唐代。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这里是六个王朝的国都,三吴中秀丽的京城。
贤人就应委以重任,天子也要借助你的高名。
汪洋大海宁静了一边,长江万里得到了登清。
你也许还须救赵良策,不要遗弃我这个侯嬴。
升州:唐州名,乾元元年(758)改江宁郡置,上元二年(761)废,治所在今江苏南京。王忠臣:事迹不详。使君:即刺史。
六代:指吴、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金陵。国:此指天子之所都。
三吴:《水经注》以吴郡(今苏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元和郡县志》则以吴郡、吴兴、丹阳(今江苏镇江)为三吴。说法不一。
重寄:重大的托付,犹重任。
巨海:大海。
“长江”句:当指平定刘展叛乱事。
应须:应当,应该。
侯嬴:战国时魏国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天梁夷门监者。信陵君引为门客。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军围赵都邯郸,魏王使晋鄙率军救晋。鄙畏秦,屯兵于邺以观望之。侯嬴向信陵君献计,并荐力士朱亥。信陵君至邺,使朱亥击杀晋鄙,窃得兵符夺其兵权,遂解邯郸之围。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此处李白以侯嬴自比。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2-383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诗人李白因从永王李璘事,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被流夜郎。次年三月遇赦得释,从此开始了他晚年飘泊东南,寄人篱下的凄凉生活。这首诗便是这一阶段中的上元二年(761)秋,客游昇州时赠给当地官僚王忠臣的。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2-383
2、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31-335
这首诗的首联,入手擒题,盛赞昇州。上句从纵的时间方面着眼,说这里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故都,让读者想见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下句从横的空间方面落笔,说这里是“三吴”地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让读者想见其江山多娇,物华天宝。丹阳郡为三国时吴所移置,治建业,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亦即在诗人李白写此诗时的昇州。上下两句,一纵一横,气势宏伟,含盖多广。虽然这一联本于谢朓《入朝曲》的“江南佳丽地,六代帝王州”,但颠倒句序,使其落脚点在地更突出,而改“江南”为“三吴”,改“地”为“城”,改“州”为“国”,则有更工整、更确切的效应。如此为我所用,青胜于蓝,实非因袭陈言者可望其项背。
地灵则人杰,因此颔联紧承首联而颂王忠臣其人。上句说他人贤,帝王理当委托以重任;下句说他名高,天子凭借之以守此要地。这一联,似乎还巧妙地暗藏了被称颂者的姓名。上句,没有明说谁对“贤人当寄重”,但很明显指的应当为“王”。这“王”正是被称颂者的姓。下句、主语、谓语和宾语齐全,结构完整,但“天子”之所“借”以治国抚民的人,正是“忠臣”。这“忠臣”恰是被称颂者的“高名”。
昇州所辖,东极于海,西带长江,因此颈联放笔而涉及江海。上句的“一边静”,下句的“万里清”,从字面上看,写的是海与江的景象,实际上却说的是时局。这是针对这年正月,平定了刘展在这一带的作乱而言,又包含着诗人对史思明势焰尚嚣张,北方仍未平静的极大关注。对被赠诗的王忠臣来说,是既祝颂他所辖地区出现的清平,又希望他能扩大视野,看到北方的动乱。紧扣诗句,这一联则可作这样的解释:虽然“长江万里清”了,但是“巨海”才只有“一边静”,而非全静。
尾联,用侯嬴向信陵君献策窃符救赵事,以“应须”、“未肯”这样的推度语气,自比侯嬴,表现想要为国效命,在平定北方叛乱中建立功勋的愿望,希获被赠诗的王忠臣的理解和支持。据《史记·信陵君列传》载,侯嬴本为魏国大梁夷门监者,后为信陵君上客。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秦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赵国平原君夫人为信陵君姊,屡次送书信请求魏国相救。魏王初使将军晋鄙率兵十万救赵,但后又惧秦而命晋鄙停兵观望。信陵君竭力劝说魏王进军,魏王终不听从。在这紧急的情况下,侯嬴向信陵君献策,让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卧室盗出晋鄙兵符,然后去夺晋鄙军;如晋鄙不听,则使力士朱亥椎杀之。信陵信听从其策,果得兵符,杀晋鄙,率其兵而击秦军,救邯郸而存赵国。侯嬴与信陵君分别后,自刎而死。诗人李白这一想要为国效命,在平定北方的叛乱中建立功勋的愿望,在同一年所写的《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一诗,表现得更加明白。除诗题的表述外,诗中还说:“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可以与这尾联相互印证。遗憾的是诗人李白的这一愿望,无人理睬,使他终于在次年贫病交加而死。
李白是个充满豪情逸兴的诗人,不肯多写格律谨严的律诗,但偶有所作,皆为上品。这首五律,便可作证。它不死守五律定式声调,但平仄谐调。它以“城”、“名”、“清”和“嬴”四字押脚韵,皆属八庚,稳妥悠扬。它中间两联的对仗,两两相称,自然工整。首联亦对,更属难能。它紧紧抓住题目,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心曲收,层次清晰,中心突出。它始称“六代”,来引“侯嬴”,中言现在,上下千年,包举的时间漫长,运用“三吴”、“巨海”、“长江”、“万里”等意象,囊括的地域宽广,从而形成了阔大的意境,使人胸胆开张。它为赠昇州的王忠臣而作,却不限于一地,不囿于应酬,而能放眼全国,抒写壮怀。这首诗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所以受到后人的高度称赞。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题古中盘五松图。清代。蔡新。 昔闻毕宏韦偃画古松,振笔长风浩呼哅。如何此卷仅矮幅,而多夭矫腾踔之蟠龙。鳞爪攫拿势莫至,涛声在耳云荡胸。倬哉万松老居士,笔端具有造化工。此图何处得画本,传自古云盘谷之中峰。侍从宸游多燕暇,相对胜友此扶筇。濡毫拂素标异状,貌得盘山古干真形容。最怜后彫质,沐日浴月几春冬。太平之世岂独民仁寿,草木亦含雨露浓。君不见,泰山上有五大夫,风烟剥落摧秦封。如此苍髯礌磈突兀自千古,得非福地神秀钟。松兮松兮,安得布袜青鞋盘桓于尔侧,彷佛乎桂殳木客之高踪。
赠乐秀才汇川。清代。戴亨。 伊余削籍游京华,畴昔知交绝来往。踽踽孤踪近十年,邂逅石闾非梦想。高才逸气淩九霄,冰雪奇文共欣赏。眉山即山相继来,睥睨今古分雄长。三人磊落天下奇,世求一见恒难期。况与交游日把臂,此生此世诚一时。年来知己尽凋丧,诗文到处含酸悲。群鸱聚族争腐鼠,安知溲渤潜蛟螭。一椽索处类屈蠖,谁复问字来卑栖。乐生青云客,慕我如饥渴。月明乘兴叩荆扉,疑是山阴夜中雪。金尊绮馔玉作盘,邀我醉饱灯元节。爱我作大书,不惜绢素供涂污。爱我作长句,频催屡促如追逋。自愧才同白头豕,何能扬鬣倾江湖。感君意,为君讴。滔滔陇水去不休,各自南北东西流。纷纷草木无坚性,几日飘荡随残秋。与子共采明月珠,与子共宝荆山瑜。男儿立身贵不朽,莫教岁月空荒芜。我今愿作他山石,攻金攻玉成琏瑚。君不见少年慷慨酣杯酌,移山倒海轻一诺。口血未乾盟已寒,星移雨散何浇薄。
谪居。宋代。王禹偁。 亲老复婴孩,吾生自可哀。无田得归去,有俸是嗟来。直道虽已矣,壮心犹在哉。端居寡俦侣,怀抱向谁开。
塞上读霞海篇寄管涔子。明代。林大春。 当代推词伯,如公思独玄。明霞归远渚,孤月出高天。鲁壁存经旧,汉宫作赋先。苍茫辞阙下,洒落向江边。兴引赤城惬,情怜碧海偏。奇文振岩穴,丽藻发林泉。玉铎惊回首,金声失比肩。草书潜逼圣,载酒细论贤。门比孙登重,山因谢朓传。游秦膺舜岳,思越感尧年。夜梦抽簪侣,秋怀倚剑篇。登临嗟远矣,风物转悠然。好静能齐俗,端居或问禅。宾僚尽倾倒,骚雅幸周旋。重望归安石,幽期合稚川。曹刘时并盖,李郭或同船。贱子暂持节,长途许执鞭。青门逢胜集,紫省列群仙。忝窃分徐榻,光辉入孔筵。终南巧舞外,长乐婉歌前。忽奏阳春曲,兼聆流水弦。疑游洞庭浦,如陟华山巅。缥缈飞千里,空濛俯八埏。别来馀腊雪,吟处起春烟。朝傍黑河宿,暮从青戍眠。宝刀增意气,彩笔愧尘缘。塞晚愁闻雁,溪清想钓鳣。何时随汗漫,白日共联翩。醉访烧丹地,閒行种药田。枕书仍寤寐,驿传若留连。沙隐朔云暗,峰回羌树圆。关西怅脩阻,空复望飞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