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健笔写青天。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
绣鞍马,软红路,乍回班。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人在翠壶间。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宋代。吴文英。 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健笔写青天。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绣鞍马,软红路,乍回班。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人在翠壶间。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朱祖谋笺:《癸卯杂识》:魏峻,字高叔,号方泉,娶赵氏,乃穆陵亲姊,四郡主也。此词作于公元1246年(淳祐六年),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当时吴文英四十七岁。《吴郡志》:魏峻本年三月,自知平江除刑部侍郎,还朝而卒。
参考资料:
1、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481页
“屋下”两句,点明“望湖楼”是座傍山依水的建筑物。楼宇挑出水面,所以“屋下半”有“流水”淙淙;隔着楼顶望去,可以看到青山蜿蜓。“当心”两句,“当心”应作“赏心”。此言是楼面湖而筑,门窗开处,千顷平静似镜的湖水皆入眼中,水光掩映之下,使楼内满室生寒,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使人见后赏心悦目。“云起”三句,写远眺。此言如果湖对面的南高峰上罩上了黑云,那末这儿一时半刻还不致会有雨;又如果是楼后面的北高峰上云雾收敛的话,那末这里也就会马上会转晴了。据此,望湖楼应在北高峰前的西湖北面。又看那云来云去,以天作纸,以云作画,像是有一个大手笔在用一支“健笔”着意地挥洒。“俯瞰”两句,形容楼之高。此言从望湖楼上可以低首远望远处古老的城墙,那窗外的栏干,挡不住词人的视线。
“绣鞍马”五句,写游湖之人中午都来楼中休息。此言那些骑在铺着绣鞍的俊马上的游客们,从绿水青山中尽兴返回,到“望湖楼”时刚好日至正午。在等候午餐之间,有人信手翻阅起随身所带的书本。“缃编”,即缃帙,系浅黄色的书套,这里借代为书本。欧阳修《进唐书表》有:“久披缃帙,粗定铅黄”可证之。“残照”三句,写黄昏景。言游客们在楼中酒醉饭饱之后,不知不觉中已临近黄昏。他们还可以从楼上观赏到落日余晖。那时候湖面上已经没有了游船。当蛾眉月升起之时,它似乎是挂在楼门帘边的银钩一般,更显得湖山如画般清新可爱。从“新月”句中可知,“望湖楼”确在北高峰前的西湖边上,因此游客可从楼中如平湖秋月那样的欣赏月色了。再是“新月”,也点明时在月初。词人从翠绿色的壶形窗中望了出去,岸边游人似乎是行走在镶嵌的画框里一样。“天际”两句。言当远处隐隐约约地响起牧童晚归时的牧笛声时,很快这花花世界又将融入进漫漫长夜之中。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移居(二首)。明代。多炡。 几车书籍重新迁,绕架殷勤手自编。一世蠹鱼同出入,千秋鸿宝足留连。挥毫隔竹萧萧雨,洗墨临池澹澹烟。熟读《离骚》还痛饮,颓然犹藉古人眠。
北河。清代。钟骏声。 好风如缕月如圭,破晓乘轺西复西。野涨忽迷三里渡,村讴犹唱六郎堤。一鞭古驿寻沙远,几树垂杨映水低。稍喜红曦犹未透,趁凉且自过前溪。
秋夜望月 其一。两汉。佚名。 皎皎山头月欲低,月厌羁愁睡转迷。忽觉泪流痕尚在,不知梦里向谁啼。
题善山院。宋代。许安仁。 瓦炉柏子袅残烟,午梦醒时一畅然。不悟功名负终老,荒山饥走又三年。
送石昌言归蜀。宋代。韩维。 省署聊休直,皇恩许过家。朝廷宠儒雅,车骑有光华。行色星垣动,褒章宰树加。遥加蜀父老,来道竞咨嗟。
泪菊愁萸,向尊前诉出,伤高怀抱。红上戍楼,登临怕看残照。
目中剩影关河,任付与、尘飞烟扰。萧萧。正西风信紧,还欹茸帽。
惜秋华·庚子秋携家避地广平,重九日出郭游莲亭。十八年重到,堤柳萧瑟,大有江潭之感。用梦窗重九韵。清代。夏孙桐。 泪菊愁萸,向尊前诉出,伤高怀抱。红上戍楼,登临怕看残照。目中剩影关河,任付与、尘飞烟扰。萧萧。正西风信紧,还欹茸帽。城畔翠杨老。尽霜乾旷野,秋光偏好。念倦旅,华发变,汉南重到。无边坠叶声凄,甚处吟、庾郎园小。迟了。阵云寒、雁群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