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宣城赴官上京

自宣城赴官上京朗读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译文

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注释

潇洒:形容人的超逸脱俗。十过秋:十多年。杜牧自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佐沈传师江西幕,转宣城,又转淮南牛僧孺幕;一度升为监察御史,不久移疾分司东都,后又到宣州崔郸幕,至内升左补阙的开成三年(838)冬,首尾共十一年。

迟留:即滞留,有流连、耽搁之意。

谢公城:指宣城。因南齐谢脁曾作宣城太守,留有谢公楼、谢公亭等多处古迹,故称。

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云山:泛指山川秀色。

襟韵:指人的情怀风度。

尘冠挂却:辞官不做。闲事:等闲之事,平常的事。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参考资料:

1、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51-52页

2、王克俭.杜牧诗文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57页

自宣城赴官上京创作背景

  此诗是开成四年(839)所作,时杜牧三十七岁。杜牧于开成三年在宣州幕中,是年冬,内升左补阙、史馆修撰,次年(即开成四年)春初,赴京供职,离宣州时作此诗。

参考资料:

1、缪钺选.杜牧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29页

  这是一首述怀诗,展示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笔墨洒脱而感慨深沉

  诗人自大和二年(828)十月来到江西,后转宣城。以后,辗转漂泊扬州洛阳、宣城各地。首尾共历经十一年。此诗首联即以“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概括了这一段生活。”潇洒江湖”,无拘无束,飘逸终日醉乡之客,则于放浪形骸中见愁闷之情。行止流,内心愁苦,正是诗人的真实写照

  颔联承首联之意,再次点染。“谢公城畔溪惊梦”,接“酒杯”句。每日无事,携酒行游于宣城郊野,观望水,自得其乐;自斟自饮,不觉醉倒溪边。此句中“惊梦”一词很妙,写出了诗人大醉初醒,不知身在何处的情态。而梦中之惊,耐人寻味:或许,他在醉梦中与亲故旧重逢,一觉醒来却独枕溪流。或许,在梦境中他仗剑行侠,英雄豪迈,醒来却发现自身依旧落魄江湖的一介书生。溪畔惊梦,情境皆佳。“苏小门前柳拂头”,写诗人“潇洒江湖”的另一面。妓馆歌楼多涉秾艳轻绮之笔,而诗人仅仅用“门前柳拂头”暗示出流连柳之意,处理得很含蓄,不伤全诗清朗之调。

  颈联转为感慨生平,反映出诗人虽然过着诗酒流的生活,但并不甘心终老于此。“千里云何处好”表面上是寻访川之胜,其实正是这声对苍茫发出的喝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咤叱云、指点襟怀抱负。紧接着,诗人又转过来对着茫茫人世发问:“几人襟韵一生休?”世上有几人能有如此襟韵,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罢了不成,把诗人不得不浪迹江湖愤慨、不甘于虚度此生的愿望倾吐一尽。这两问,问得豪迈,问得沉痛,问得有气魄,如高天惊雷,滚滚而下,一扫方才悠然低回之韵。

  尾联收合全诗,点明“赴官上京”之意。面对现实中平庸无聊官吏生活,诗人萌出“尘冠挂却”的念头。他把辞宫归去说得很平常,“闲事”而已;事实上,这件“闲事”也难以做到,“终把蹉跎访旧游”,诗人不得不赴京上任,再次把光阴虚掷——回虚前联。此联言辞之间,流露出归隐与人世的内心矛盾

  这首诗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把这位落魄诗人的胸襟间事渐次说尽。其中既有流倜傥之韵,又有豪宕雄浑之气。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朗读
()

猜你喜欢

浅深秋色看红叶,高下人烟入翠微。

过岭已怜云满{革登},穿林宁恨露沾衣。

()

西施歌馆旧城东。画栋朱栏映碧空。花絮阴阴趁晚风。

翠重重。石上胭脂堕雨红。

()

为问朝衣夜向晨,王程留滞动经旬。人间添线怜贫女,天上传餐赐近臣。

预遣荔生能应节,即防柳弱欲偷春。应知晴日无云物,肃望分明见北辰。

()

旧识回文谱,新谐远调讴。望归朝对镜,合饮夜藏钩。

融蜡粘花蒂,烧檀暖麝油。双眉谁与画,张敞自风流。

()

诸生鲁国受经初,标格王郎玉不如。倚马旧传文考赋,笼鹅雅学右军书。

家声此日标琼树,世业当年论石渠。手泽应须开万卷,早怀三荣诣公车。

()
阮汉闻

序曰:蓬池廓似斗,闉如圭,贼近升陴,贼远痴坐,舂鉏

在胸,石阙在口,平生文酒宴笑之欢,一切谢绝不获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