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梅花诗

雪里梅花诗朗读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译文

春天临近,天气虽然转暖,梅花开放,雪花却还飘着。

随风还一起零落,太阳照着,却与雪不一起融化。

枝叶招展,梅影更多更密,花儿许多,梅枝显得更重。

现在渐渐与昨日不同,时间临近傍晚分明胜于早晨。

注释

转:意谓转暖。

舒:开放。

销:消失、融化。

足影:梅影更多更密。

重条:梅枝显得更重。

异昨:与昨日不同。

向晚:时间临近傍晚。判:分明。胜朝:胜于早晨。

雪里梅花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胜朝”或解为“前朝”,可能作于作者由梁入陈之时。从诗意上看,当是作者见雪中梅花盛开的赞赏之作。

参考资料:

1、李文禄.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1-2

2、王影.中国历代梅花诗抄:海天出版社,2008:6

3、荣斌.咏梅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18

  自古诗酷爱自然是为了其高幽韵所沉醉。但更为诗人所倾倒的,则是梅凌霜傲高洁品格。阴铿的这首诗,就歌咏了梅迎寒、傲飞的姿态。

  开头两句直接入题,描写出梅凌霜傲自然属性。“春近寒虽转,梅舒尚飘”,春天虽将迫近,严冬的寒气尚存,仍在飘舞,这时梅早已盛开,可谓是“冰相宜”。这里,诗人赞美了梅不怕霜侵,“万敢向中开”的无畏品格。可以想见,那一树树傲然开放的梅,或红或白,或粉或黄,在漫天的映衬下,色彩会是多么分明。这梅,充满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望此景象,作者顿生敬意,也无怪历代诗人和梅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赞美它那“凌寒独自开”的大无畏精神;或赞美它“畏落众后”的积极进取精神;或赞美它那“凌厉冰霜节愈坚”的高洁品格

  三、四两句,诗人是在写,也是在写梅:“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春天大,被刮落的梅随着春在春飞舞,景象真是美妙极了。或是白梅,那飘落飞舞,难以辨认,真是“开时似,谢时似”;或是红梅,那鲜红的瓣与如玉的交相飘洒,红白分明的色彩,奇妙变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这与宋代诗人韩元吉所写的“不随群艳竞芬芳,独自施朱对霜”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残融化了,而留在枝头上依然微笑的梅显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别有一番神韵。观赏自然心旷神怡。

  五、六两句,则分别写梅、叶情状。“叶开随足影”形容梅放叶的时间。梅先后叶,当儿凋谢之时,叶子才逐渐长出,这是仍是暮春之时,“随足影”用词极为巧妙,“多助重条”一句,形容梅开之多。梅瘦枝疏斜,然而却繁满缀。这一句写得极为逼真。

  最后两句则形容梅多变,不断给人以新貌。“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一树树梅,今天所见和昨天所见有异,早上与晚上有别,描写出梅苞逐渐开到完全开放的不断变化。“向晚判胜朝”言其梅越开越美,不断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这首小诗,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又有清新明快之感。状物写景都很细腻,以梅开放到随飘落,以及落放叶之状、儿多变等都写到了,让作者观赏到了里梅的千姿百态,创造了美的意境,留下的是不尽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阴铿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

阴铿朗读
()

猜你喜欢

释怀深

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
王禹称

勤王修岁贡,晚驾过郊原。蔽芾馀千本,青葱共一园。

芽新撑老叶,土软迸深根。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

()
曹家达

幽意值所适,冶游良未然。木末摇东风,溪水鸣溅溅。

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贤。岂不愿安静,逼抑成沸煎。

()

露下空山客袂凉,残荷新菊叠衰荣。池边宿鸟翻林影,竹里流泉杂磬声。

是夕逢秋偏澹滟,何人对月不凄清。香瓯茗碗共深坐,一室萧然称野情。

()

落英拾秋鞠,委佩纫芳兰。

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

()
李辕

四月南风驿路长,汴梁河底树苍苍。牙樯锦缆伤前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