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咏雪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展开阅读全文 ∨

咏雪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参考资料:

1、刘庆华译注. 世说新语. 广州:广州出版社, 2001.07.前言

  “谢太傅寒日内集,与儿女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骤”,早先也有,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欣赏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为何说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呢?比喻讲究形似:大团大团的簌簌落下,倘若有,则会漫天飞舞。一团一团的柳絮,与鹅毛相似,也会因漫天飞舞古诗中就有“柳絮池塘淡淡”的句子。纷飞的白和因起的柳絮,都给人以轻盈飘逸、优雅的感受。用“柳絮起”来比喻“白纷纷”,可谓形相似,景相同。盐与形状不同,轻重又有别,“撒盐空中”即使轻起时也不能随飘扬。用来比喻“白纷纷”并不是很恰当。比喻更讲究神似: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来不及,何谈欣赏?无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造化。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刘义庆朗读
(0)

猜你喜欢

樽酒西郊慰远还,梅花春意正相关。幽栖只好山林下,至乐无如畎亩间。

为说柴桑三径在,肯容莘野一犁閒。斯文更有殷勤祝,烱烱明珠照二鬟。

(0)

招隐谁招到碧岩,自嫌黄绶映青衫。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来混圣凡。

胜赏莫辞空百盏,丽酬不记达千函。竦身便脱尘埃去,径上清虚谢辔衔。

(0)

门前有垂杨,枝叶何靡靡。

飘花欲及地,忽复因风起。

(0)

卖药囊中况有钱,长桑亲诀旧曾传。心知肘后岐黄秘,老向人间草木年。

杏满香林澄夕露,桔垂秋井漾寒泉。祗今黄发青山里,无那看云日醉眠。

(0)

癖性唯耽静,溪山占一坳。

小桥横独水,矮屋盖重茅。

(0)

断槛扶慵,危桥倚困,日日无情烟雨。旧识萧娘,不是者般眉妩。

直瘦到、金缕衣宽,断魂比、玉门关苦。念漂萍、泊絮都非,斜阳空付乱蝉语。

(0)